科普小剧场——近期包装阳性事件频发,背后原因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022年4月18日下午,无锡市在对外地一名阳性感染者(系货车司机)在锡活动轨迹进行流调排查时,从其运送的豆奶和早餐奶包装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经核实,此货物共411件,已有36件于4月16日、17日期间送至多个地点销售。市政府要求已购买这批货物的市民,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或属地疾控部门报备,并主动开展核酸检测、健康检测等措施。

无锡一阳性货车司机运送的豆奶和早餐奶外包装阳性,图片源自央视新闻网

 最近包装阳性事件频发,这引发了人们对新冠病毒及变体通过包装进行传播的广泛担忧,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呢?我们认为,除了对快递包装做好从源头、物流、小区分发和居民终端的消杀工作外,基于抗病毒材料的长足进步,对包装行业进行技术大变革——赋予产品包装抑菌抗病毒功能,将成为一种大趋势。

 

— 01 —

近期包装阳性事件频发

 

 近来,除无锡外,沈阳、苏州、唐山等地的物流和海关进口冷链食品包装检测出阳性的事件频发。

 事件一:2022年4月17日,沈阳市在对大东区八家子水果批发市场进行常规监测中,发现一批圣女果内、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立即对相关接触人员进行排查和隔离管控,在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期间例行核酸检测陆续发现11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涉及1号厅、4号厅、5号厅和蔬菜厅等经营场所。

关于大东区八家子水果批发市场疫情通报,图片源自沈阳发布

 事件二:人民网苏州2022年2月17日报道,网传苏州工业园区一进口货物包装检出阳性,在苏州市17日下午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钧回应称,经核实,网传情况属实,5名接触人员已进行核酸检测,目前仍为阴性。

苏州工业园区一进口货物包装检出阳性得到官方确认,图片源自人民网

 事件三:2022年1月18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报道了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因检验出部分货物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对检出外包装呈阳性的进口木薯粉全部予以封存,对相关厂房外环境、库房、办公区、库存木薯粉进行了消杀处置,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管控。

 事件四: 2021年12月23日,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称,因从进口自印度1批次冻带鱼的1个外包装样本和1个内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全国海关自即日起暂停接受印度某水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进口申报1周。

 事件五:2022年2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又是它!外包装阳性!》的报道,指出因从越南进口的3批次冻巴沙鱼的10个外包装样本和1个内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以及1批次冻金线鱼糜的1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全国海关自即日起暂停接受越南4家水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进口申报1周。

因外包装阳性对越南4家企业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图片源自海关总署

 事件六:中新财经2022年4月15日电,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因伊朗、巴基斯坦、缅甸和印度的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海关总署对7家海外企业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

因外包装阳性海关总署对7家海外企业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图片源自互联网

 

 

— 02 —

包装阳性频发背后原因

 

 为何包装阳性事件频发?这背后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2022年3月,香港大学学者发表了一篇题为《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is more stable than the ancestral strain on various surface》的文章,从这里我们或许能找到原因。

 文章中,学者们对比了新冠病毒和奥密克戎在5种不同的物体表面(光滑材料:不锈钢、聚丙烯和玻璃,凹凸不平材料:面巾纸和打印纸)的可传播性和稳定性,具体研究条件,可参考《科普小剧场——最新研究:不仅仅是气溶胶,奥密克戎还可通过物表传播,长达七天》(见文末链接),研究结果如下表:

两种病毒在不同表面上的稳定性,图片源自《bioRxiv》

 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键信息:

 1.在光滑表面,譬如包装材料常用的聚丙烯,奥密克戎在7天内仍具有传染能力,即使是传染性相对较弱的新冠病毒在1~2天内仍具传播力。

 2.在多孔凹凸不平表面,奥密克戎可带毒传播30分钟,新冠病毒则在5~15分钟内就失去了传播能力。

 再结合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年初的报告,该报告声称奥密克戎在塑料表面存活大约8天,这解释了为何近来包装阳性事件相对于早期更加频发:新冠病毒和奥密克戎均可长时间停留在包装材料,尤其是光滑的包装材料上,而且奥密克戎停留更长。

 

— 03 —

抑菌抗病毒材料涌现

 

  针对病毒停留在物体表面尤其是包装材料表面可能导致的风险,材料学家早已经意识到其中的风险,并提出了要变革我们的包装等材料——赋予其抑菌抗病毒功能。《胶体与界面科学》发表了一篇题为《Recent breakthroughs of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protective polymeric material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and after pandemic Coating, packaging, and textile applications》的文章进行了系统介绍。

 文章认为,全球新冠病毒已经让大家意识到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避免微生物扩散。病毒可以停留在包装表面,然后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人体接触或者间接接触的方式“物传人”,因此包装材料的抑菌抗病毒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可以切断病毒的传播,这一观点与张春明博士去年年初提到的“物体免疫力”类似。

一种材料的抗病毒示意图,图片源自《胶体与界面科学》

        实际上,材料科学的进步,尤其是抗病毒材料研发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除了物表消杀,对物表赋予抑菌抗病毒功能,或许才是长久之计。

 

— 04 —

包装材料的变革之路

 

 我们知道常见的塑料包装材料主要材质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PE)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那么我们如何将抗病毒材料应用到包装产品中,从而赋予其抑菌抗病毒功能呢?产业界为此一直在努力:

 一是通过对新型抑菌抗病毒材料纳米尺度级别的调节使之在透明薄膜上应用成为可能。

 二是通过材料的表面改性,让新型抑菌抗病毒材料和基体材料PMMA、PE和PET等均匀融合。

 三是通过加工装置和工艺参数调整让生产更节能、更环保。

聚治抗病毒包装膜专用母粒

 总之,近来包装阳性事件频发,背后原因在于奥密克戎和新冠病毒可以长时间停留在包装材料光滑表面。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从源头、物流、小区分发和居民终端的消杀工作。       

 同时基于抗病毒材料的长足进步,我们需要对包装行业进行技术大变革,通过在传统包装材料中加入新型抑菌抗病毒材料,以赋予包括PMMA、PE或PET等包装产品抗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能力,这将有望降低包装阳性事件的发生概率。

 

新闻动态

创建时间:2022-04-19 21:00